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必读 > 励志演讲 >

中国古代围棋名人故事书5篇
栏目分类:励志演讲   发布日期:2017-07-05   浏览次数:

小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看过一部动画片围棋少年,很多人都为其中的主人公江流儿精湛的棋艺所折服,也有很多人因此开始了解我们的国粹--围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在我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几位围棋名人的故事,大家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小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看过一部动画片围棋少年,很多人都为其中的主人公江流儿精湛的棋艺所折服,也有很多人因此开始了解我们的国粹--围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在我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几位围棋名人的故事,大家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1)唐代第一国手王积薪
唐代时国运兴盛,繁荣发展,整个时代的围棋水平比之两晋有较大的提高,涌现了很多围棋高手,如王积薪、郑观音、杨季鹰、冯汪、王叔文、韦延祐、王逢、顾师言、贾玄等,其中以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名声最大。
王积薪大约出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是贫苦农民的儿子,从小就上山砍柴。由于他非常勤劳,砍的柴总是堆积如山,故以“积薪”为名。王积薪才思敏捷,聪明好学。他入山砍柴时,经常看山林里寺庙的僧人弈棋,很快就掌握了围棋的奥妙。僧人们见他聪明绝顶,棋艺高强,在山乡里已没有对手,就凑了些银两,还送他一匹好马,鼓动他到太原尉的府里去参加围棋擂台赛。
这时,在太原尉陈九言的府第金谷园设擂的是国手冯汪,棋艺号称天下无敌。一时各路围棋名将都闻风而来,但大都不堪一击,只有年轻的王积薪却一枝独秀,与冯汪连弈三场九局棋,以五比四取胜,载誉而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谷园九局图》。这九局棋盘盘跌宕起伏,下得非常激烈,非常精彩,所以唐末诗人韩偓〔wò握〕在一首诗中曾说“眼病休看九局棋”。可见双方厮杀得多么惊心动魄。
王积薪战胜冯汪后,又胜了一些其他国手,于是声名大振,被推荐到翰林院,当了棋待诏,并经常陪唐玄宗下围棋。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王积薪随唐玄宗逃往四川。一天夜里,他寓宿于山中孤老之家。半夜忽听婆婆对儿媳说:“夜长睡不着,咱们下盘棋吧!”媳妇说:“好。”王积薪见房中没有灯光,心想她们怎么能下棋呢?于是附耳门扉偷听,原来婆媳二人下的是蒙目棋。她们下得非常认真,每走一着,都周密算计,直到四更将尽,东方鱼肚翻白,共走了36着。这时婆婆说:“你已败了,我胜九子。”媳妇沉思一会儿,即表示认输。王积薪把夜里婆媳下的棋步都记在心里,天亮以后,整好衣冠,很有礼貌地向老妇人请教,老妇人非常高兴,教他“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并讲解她们这局棋势。这局棋后来由王积薪加以传播,称之为“邓艾开局势”。
王积薪除著有《金谷园九局图》外,还著有《棋势图》、《风池图》、《棋诀》等,这些棋谱多已失传,只有“ 一子解二征”、“风池图”两局为宋明各种围棋谱所采用,至今尚存。
(2)宋代第一国手刘仲甫
刘仲甫是宋代第一国手。他在北宋棋坛擅名20余年,无人能敌。
刘仲甫自幼酷爱围棋。由于他学棋刻苦,并能不袭前贤,推陈出新,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年轻时即已称雄钱塘。宋代和唐代一样,棋风很盛,翰林院经常招考棋待诏。这一年,京师开封又要招考棋待诏了。一些棋友劝刘仲甫去应考。他年轻好胜,经不起朋友们的鼓动,决定前去一试。钱塘即今杭州,自古繁荣,爱下围棋的人很多,闹市区高手云集,百家称雄。刘仲甫想在去开封应考棋待诏以前,先测试一下自己的棋艺水平,于是每天都到闹市区寻找对手。为了吸引当地的围棋高手与他纹枰对弈,于是挂起一幅旗帜,上面写着“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13个大字,并以价值为300两银子的银盆酒器作为赌品。消息传开,观者如堵,大家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位棋坛上的大言不惭者。第二天,当地棋坛高手真的云集于城北紫霄宫,并推选出一个水平最高的棋手,也以300两银子为赌注与刘仲甫对弈。刘仲甫执白子,后走。当走了50余子的时候,白方形势似乎已较被动,下到百余子的时候,白方形势似乎更加被动了。这时刘的对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韬手自得,并夸口说:“今局势已判,黑当赢筹矣!”然而刘仲甫却胸有成竹地说:“不见得!”又下了20余子,刘仲甫忽然将棋盘上的棋子扫到了一边。众人一看,当即责问他:“怎么,你看快要输了就耍赖吗?”刘仲甫却说:“钱塘这么大地方,围棋高手一定很多,因此,我在去翰林院应考棋待诏前,先来这里学几招,提高一下棋艺。可是,我半个月来未遇到一名高手,因此挂起这面旗帜,并不是我狂妄自大。”他一面说,一面把这些天来下过的十几盘棋一盘盘地摆出来,指出他的对手都是在关键的时候下了失着,因而败阵。然后,又将刚才和对手下的那盘棋也一子不差地复盘摆出,说道:“此局你们以为黑棋必胜,但依我看,白棋只要走一步好棋,就可胜黑10余子。这步好棋我暂且不说,请你们好好想想。如果想出这步棋,我马上认输回家,再也不涉足棋坛。”大家听刘仲甫这么一说,都用尽心思,结果都未想出来。这时,刘仲甫便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下了一子,说:“这着棋再过20步后就起作用了。”开始,大家都不信,但在双方继续对弈到20余步以后,这个子果然发挥了作用,及至敛子收局,果然白胜13子。观棋的人才佩服刘仲甫的围棋棋艺确实高明。大家不但给了他价值300两银子的赌注,还热情招待他十几天。在他去翰林院应试前,又以厚礼相赠。而刘仲甫也果然不负众望,到开封后,以精湛的棋艺考入翰林院,当上了棋待诏。后来,刘仲甫写出了《棋诀》等经典著作,从布局、侵凌、用战、取舍等四方面对围棋作了全面的理论性论述,把围棋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清初棋圣黄龙士
清代康熙年间的黄龙士是日本棋界最为推崇的我国围棋国手,把他称为中国(清代)弈手的最高者。
黄龙士,名虬,字月天,江苏泰县人,生于1651或1654年。他天资聪慧,自幼跟邻人学下围棋,十几岁时即无敌于乡里,十五六岁时已战败所有慕名而来的高手,因此,人们以国手视之。当时扬州有个叫周东侯的老国手,颇好以棋会友。年轻时曾和另一前辈国手周懒予公开进行过“十局大赛”。结果败于周懒予。周懒予死后,周东侯成了当时“十大国手”之一。他听说有个叫黄龙士的少年棋手棋艺精湛,锐不可当,便有意与黄龙士一赛,约定七局大赛。这场老少国手的对垒吸引了大批的围观者,黄龙士初生牛犊不畏虎,着法精细而又紧凑,咄咄逼人,几乎自始至终压得周东侯透不过气来,使他局局被动,处处受制。结果黄龙士七战七胜。从此,黄龙士名声大振。各地一些高手慕名而来对弈的,亦都纷纷落马。继周懒予、周东侯、汪汉年以后,黄龙士在棋坛转战20余年,只有后起之秀徐星友可与之抗衡。
黄龙士之所以能称霸棋坛,受到国内外围棋界的推崇,是和他弈棋时不拘泥于古法、敢于推陈出新分不开的。《清朝野史大观》说:“黄在清代弈家中号称第一流,先世弈家虽渐变明代之着法,但终为成局所囿,习气未能尽除,及黄始,尽变旧法,自出新意,穷极变化,开后来诸国手之先声。”由于黄龙士在当时棋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时人把他和黄宗羲、顾炎武等著名学者、经史家等一起,并称为“十四圣人”,推他为棋圣,可见其影响之大。
比黄龙士大10来岁的徐星友,也是一位围棋奇才。他也是少年成名,但他和黄龙士相比,其水平一直要相差一二子,就是在徐的鼎盛时期,也只能说与黄齐名。
(4)“弈林李白”范西屏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围棋的鼎盛时期,可谓国手辈出,百家争雄。而在这众多国手中,当推范西屏、施襄夏为最著名。特别是范西屏,13岁时便以第一国手名闻天下。中国传统文化
范西屏,浙江海宁(即海昌)人,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生于围棋世家。他三岁时见父亲与人对弈,即哑哑然指画之。七八岁时就能与当地高手分先对弈。成年后称霸棋坛数十年,仅施襄夏一人与他的棋艺相差无几,其他高手都远非他的对手。他弈棋变化多端,神奇莫测。他还能妙手回春,化险为夷。有一次,他和对手弈棋时,一度全局被动,周围看棋的都以为无法挽救了。可是,范西屏突然与对手争夺一劫,结果全局复活,最后还是他获胜。
范西屏棋风奔放,不循古法,有“弈林李白”之美称。他和施襄夏在浙江平湖对弈的10局棋,后人称“当湖十局”,是他们呕心沥血的围棋大作,被认为是旷古仅有的佳作,这是他和施襄夏给围棋界留下的宝贵财产。
范西屏之所以称雄棋坛,和他刻意求新,并钻研和学习其他高手的技艺分不开的。他对其他高手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了如指掌,做到知己知彼。
范西屏是高龄棋手,围棋生涯为时较长,给后人留下的精妙棋局有数百局之多。他还教授弟子,培养青年棋手。晚年时,编撰出版著名的围棋谱《桃花泉》。此书问世后,轰动全国棋坛,各地出版商争相镌刻,一时间洛阳纸贵。另外,他还有《自拟二子谱》、《自拟四子谱》等传世。
(5)“弈林杜甫”施襄夏
施襄夏又名施定庵,他与范西屏同是浙江海宁人,故有“海昌二妙”之美称。施襄夏比范西屏小一岁,在中年以后,棋艺与范西屏不相上下,只是棋风与流派截然不同而已。他出生在世代书香门第,其父工诗文,善书法,兼画竹兰。晚年家居,常焚香抚琴,对客围棋。施襄夏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艺术世家里受到琴棋书画的熏陶而钻研棋艺的。他学识广博,才思敏捷,又能将琴棋书画各种艺术的真谛融会贯通,开阔思路,高屋建瓴,渐渐加深了他的棋艺造诣的根基。他和范西屏在棋艺上各有千秋。范西屏走子迅速,着法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而施襄夏构思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行棋如大海巨浸,含蓄深厚。有人称范西屏的弈棋风格如诗人中的李白,施襄夏的弈棋风格犹如诗人中的杜甫。故两人分别有“弈林李白”和“弈林杜甫”之称。

Copyright copy 2012-2021 yhwsx.cn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原创投稿 | 网站地图 |
大学必读 开发特效 大学生活 大学就业 大学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