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必读 > 励志演讲 >

《中外名人传记》之《鲁迅》观后感
栏目分类:励志演讲   发布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

鲁迅是我国的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其救国救民的精神传承下来,成为许多人学习的典范,教会我们许许多多的做人的道理。小编前天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篇《中外名人传记》之《鲁迅》观后感,感觉这篇观后感写得很好,所以编辑出来给大家学习

鲁迅是我国的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其救国救民的精神传承下来,成为许多人学习的典范,教会我们许许多多的做人的道理。小编前天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篇《中外名人传记》之《鲁迅》观后感,感觉这篇观后感写得很好,所以编辑出来给大家学习一下。

看完这部《鲁迅》后,我对这追求神似的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与其创作十分赞赏,它给了我很多思考空间,非常耐人寻味,让我对社会、中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启示,特别是影片中的鲁迅用生活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哲理,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只是可惜当时没能用笔记下来。还让我认识鲁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和认真学习鲁迅的伟大品质,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该片撷取的是以鲁迅先生生命历程的最后三年为背景,讲述了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和黑暗的现实,不顾个人健康与安危,为挽救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而战斗到底的不屈精神。塑造的鲁迅是一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人,片中既有鲁迅与瞿秋白交往、担忧杨杏佛安危、帮助萧红、萧军等几个片断,也有鲁迅作为良师、丈夫和一个父亲与亲人和学子们之间的深情。愤怒激昂之中的鲁迅是一个无畏的战斗者,与病魔和心魔做斗争的鲁迅是一个与常人一样会感到生命脆弱的有呼吸的凡人。表现了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顽强风格、战斗品质和博大情怀,反映了他对战友的热忱关爱、对青年一代的无私奉献、对亲人的赤诚之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深情。

影片用120分钟的电影语言描绘鲁迅最后几年的日子并非易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背后隐藏的是文豪繁复的思绪和感情。鲁迅是一个极富幻想的人,他生前就是一个会做各种各样的梦的人,他的梦都很犀利,也有痛苦和压抑的一面,他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梦境的再现。所以写鲁迅不写梦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揭示他内心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他的七个梦境,其中,三个死亡成了一个内在结构:杨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鲁迅之死。影片开篇,鲁迅在江南空旷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恍惚间,祥林嫂走上前问鲁迅,“人死了有没有灵魂?”“或许有吧。”“那也有地狱了”……鲁迅笔下人物就这样在真实和虚幻间与他会面,表现了他更深层次的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并且通过对一个良师、丈夫和父亲的形象塑造,表现了鲁迅的爱,因为有了爱,鲁迅才会有战斗的精神和力量。

值得进一步体会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担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对战友的离去,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用笔端来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面对深爱的恋人,他感到自己的所惜与被惜。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鲁迅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义。就在这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中,一个民族魂在灵柩中安息了……

电影让我看得更真切的是世界普遍的人性:人是要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鲁迅就是一个一生都在为中国大众,追求这个最起码的人权。言论自由、没有奴役、没有虚伪、没有肮脏的交易,有的只是真善美。他的理想在他的生前实现不了,然而他却为了这个理想不停地工作,“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年轻人到光明的地方去”,他不停地影响着周围的青年,即使是失败了,即使是被黑暗的势力威胁,即使是被背叛了,受到了心灵的最大伤害,他然“赶快做”,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还在战斗,还在关心着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启蒙。所以我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部影片的主旨。

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鲁迅拒绝出国疗养之后,许广平哭了,这时鲁迅和海婴一样,躺在地板上想不出安慰的方法,夹着上海方言的对话,平实却也感人,也许鲁迅如果出国疗养,就不会死去。而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令我感动和赞叹的是影片采用了超现实的画面,展现忘年交的深情,鲁迅与瞿秋白秉烛夜谈,聊到鲁迅的诗《雪》,说话间,在鲁迅的卧室里竟然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大雪。这些富有诗意的处理给人印象颇深。

Copyright copy 2012-2021 yhwsx.cn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原创投稿 | 网站地图 |
大学必读 开发特效 大学生活 大学就业 大学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