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必读 > 励志演讲 >

名人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故事
栏目分类:励志演讲   发布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

每一个都知道詹天佑的故事,詹天佑是一个具有顽强意志的人,他为中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小编前天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篇名人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故事,感觉这篇名人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故事写得很好,所以编辑出来给大家学习

每一个都知道詹天佑的故事,詹天佑是一个具有顽强意志的人,他为中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小编前天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篇名人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故事,感觉这篇名人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故事写得很好,所以编辑出来给大家学习一下。

1881年,詹天佑忽然接到命令,要他离开福建水师,前往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詹天佑高兴极了,铁路是他的专长,现在终于有了发挥他专长的机会。詹天佑被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请为“帮工程师”,作为外国工程师的助手,参加修筑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在铺设唐津铁路的工程中,詹天佑直接到工地指挥施工,从早到晚,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经过80天的努力,铺轨工程完成了。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1892年,这项工程开始。由于滦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当时,英国的施工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金达便决定由英国人喀克斯包工承建。可是施工时,还是遇到前所未遇的困难;加上施工时水涨流急,喀克斯失败了。在无法进展的情况下,他请日本人来帮忙。日本人的技术并不比英国人高明,对此也无能为力。喀克斯又只得再将工程包给德国。德国工程师采用了空气打柱法的新技术,但结果还是失败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并且穿着工作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他发现,在这里打桩,确实难度极大,怪不得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失败了。经过反复比较,他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

这种方法,在中国从未使用过,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詹天佑加倍小心,仔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桥基工程顺利完成后不久,滦河大铁桥的工程也全部按期完成。这一成功,解决了唐津铁路的关键问题,詹天佑也因这次成功而名声大振。那些富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这位初露才华的中国工程师。1905年5月,詹天佑接受清政府的一项任命,担任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以前,中国的铁路的建筑都是由外国人承包的,京

张铁路则是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重要干线。因此,詹天佑肩上的担子不轻。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并不算长。但是它要经过内外长城间的燕山山脉,沿途要穿越许多险峻的山岭。其中尤以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最为险峻,工程十分艰难。詹天佑负责修建这条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国内外许多人都认为,这条路不可能修成。接着,他便全力投入了筑路工程。当时中国非常贫穷,要花费大量的资本投入这条铁路,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詹天佑在筑路时,提出了三项修筑要求: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

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找一条最合理的工程路线。詹天佑搜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亲自访问沿线的居民。他冒着塞外的寒冷和风沙,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助手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岭,测绘地形,晚上在油灯下核对资料,绘图计算。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京张路工程地区,取得了全部有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出三条线路方案,最后选择了最理想的一个。线路大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这给工程造成了无数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搬到工地上,与工程人员一起工作,及时解决难题。

八达岭是个天险,铁路经过这里,只能挖掘隧道。隧道深长难挖,詹天佑经过仔细考虑,决定采用分段施工和中距离凿进的方法。分段施工,就是分别从计划的隧道的两端向中间同时凿进;中距离凿进法,则是在计划的隧道中段上面开一口大井,直达隧道的深度,然后再向洞的两端开凿。采用这种方法,时间快,但是必须做到十分精确,为了保证精确无误,詹天佑总是亲自定线、定位,甚至检查每个炮眼的直径、距离和位置。过八达岭,全用隧道是不可能的。隧道只能有一定的长度,还需要设法使火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这就需要解决坡度大的难题;尤其是青龙桥地段,山多坡陡,火车爬上来既困难又危险。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詹天佑做出了一项创造:他运用“折反线”的原理,设计出了一段“人”字形的线路,使火车沿着斜的陡坡上山;经过一段距离后再折返,朝另一方向斜着爬坡。这样就降低了坡度,不用挖隧道,由两台机车一拉一推,就可以使列车安全上坡。经过詹天佑和全体技术人员、工人4年的辛勤劳动,京张铁路终于在1900年8月全线竣工,比计划提前了两年,还剩余了28万余两白银。

这条200公里长的铁路,共有4条隧道,总长1700多米,架桥125座,涵洞200多个,动土石2亿立方,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当时有人称赞它是“祖龙望而夺气”,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倒的。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前来参观的广东代表兴奋地向他祝贺说:“詹总办独运匠心,不借助外国人一分一毫的力量,造好了这条铁路,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詹天佑听了这些赞扬的话,谦虚地回答:“这是造铁路的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力量。”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在世上的时间不算长,但在中国铁路史上做出的贡献,却是十分巨大的。

Copyright copy 2012-2021 yhwsx.cn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原创投稿 | 网站地图 |
大学必读 开发特效 大学生活 大学就业 大学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