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播海霞励志故事
栏目分类:励志演讲 发布日期:2017-07-08 浏览次数:次
励志的话题亘久不变,励志的人物永久流传。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励志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我们需要励志的话语来鞭策自己,我们需要励志的事情来激发自己。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新闻主播海霞励志故事,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请大家参考。
说起海霞,经常看《新闻联播》的人马上就会想起她播音时那亲切、迷人的笑容。作为越来越受到观众关注和喜爱的央视名嘴,她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是她也越来越自信,因为她相信坚持的力量。
在母亲的朗读声中找到梦想
海霞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普通家庭,母亲马桃红退休前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每次谈到自己现在的成就,海霞都会很幸福、很自豪地提起母亲。
海霞说,母亲对工作认真负责,在她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多次获得省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母亲的一个个荣誉,令海霞仰慕;母亲的勤奋和敬业,为海霞树起了榜样;母亲用有声语言的魅力,为海霞开启了一扇梦想的窗。
在30多年后的今天,海霞依然记得第一次听母亲在家里朗读课文的情形:当时,特别喜欢听收音机的她以为妈妈在听收音机,便迅速跑到妈妈旁边。结果发现妈妈并没有听收音机,而是在朗读。让小海霞感到惊讶的是,妈妈读书声竟然和收音机里的阿姨“讲话”一样。于是,她歪着脑袋,站在妈妈的对面,安静地看妈妈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样子,被优美的朗读声深深地引入到书的世界里。
自那以后,一听见妈妈朗读,正在玩耍的小海霞就丢下手中的玩具,悄悄来到妈妈身边,静静地听着。妈妈还常用普通话给海霞和哥哥讲故事,不论是讲小白兔、大灰狼,还是讲孙悟空、猪八戒,都是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在那个年代说普通话的人很少,所以每次小兄妹俩听母亲讲故事都像看戏一样过瘾,听到入迷时,小兄妹俩常常手舞足蹈、笑得前仰后合。这样的耳濡目染,让小海霞也渐渐地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她开始缠着妈妈教她说普通话和朗读。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小海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很快就显得出类拔萃。海霞7岁的时候,河南省普通话大赛在郑州拉开帷幕。在金水区的选拔赛上,海霞和母亲作为黄河路第一小学的师生代表,分别跨进参赛者的行列。一路过关斩将,母女俩又同时闯进总决赛。为了海霞能够获得好的比赛成绩,母亲自愿退出了下一轮的比赛,全力辅导女儿。从选稿件、正音到语气停顿、感情表达,母亲都细致地帮她琢磨、指导她练习。果然,小海霞没有辜负妈妈希望,用富有感情的朗诵,将柯岩的《小红马的遭遇》演绎得惟妙惟肖,最终把大赛一等奖的奖杯抱回了家。
首次参加大型普通话比赛就荣获大奖,对于刚上小学的海霞来说,心里美滋滋地。对于小海霞来说,觉得比赛非常有意思,她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普通话朗读的乐趣。从那时起,在海霞幼小的心灵里有了一个朦胧的梦想:我要练好普通话,长大了要像电视台的播音员阿姨那样……
母亲不仅给了海霞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教她如何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母亲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教给海霞,让小小年纪的海霞也能体会、接受这种语言之美,用这份独特的美去打动、感染周围的人。
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
母亲发现海霞语言朗诵方面的兴趣后,从小学开始就一直特别注重在朗诵、主持、声乐等方面加紧加以培养。在小学到高中期间,海霞无论是朗诵,还是主持,说话、仪态都很有气质。学校也对海霞进行重点培养,海霞成为学校的文艺部长,她舞蹈、主持、声乐都很棒,平时学校举行大的活动,都是由海霞主持。
高二那年,海霞参加郑州市举办的中学生文艺大赛,学校参演的节目是舞蹈《血染的风采》,海霞是领舞。同学们发挥出色,配合默契,最终夺得一等奖。那时海霞参加了很多艺术比赛,也获得很多奖项,不过在学校,海霞却是一个文静、不张扬的学生。语文是海霞最擅长的课程,文字功底很优秀,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让同学们学习。
即将高考的时候,父母为了让海霞能够更好地复习功课,几乎把全家封闭起来,一起陪着海霞复习,连平时全家最爱看的电视也“封存”了。不过,这也让家人错过了电视台播报的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在河南招生的重要消息。有一天,母亲偶然得知报考消息后,立刻跑回家拿上户口本,同时把海霞所有的奖状翻出来带上,急急火火地赶到报名处。可是还是晚了,报名已经结束了,海霞母亲并没有放弃,不屈不挠、非常耐心地向工作人员陈述前因后果。中国传媒大学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也被海霞母亲的真诚和恳切所感动,让海霞补报了名。
后来,海霞顺利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类考试,之后将资料寄了过去。由于对能够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没有十足的把握,海霞随后又参加了河南大学的艺术类招生考试,但成绩并不理想。就在老师和家长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想对策的时候,海霞收到一份让她终生难忘的礼物--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海霞以河南省专业成绩、文化课考分两个第一的优异成绩,叩开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大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在海霞赴京求学临行之时,母亲一再叮嘱:“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广播学院里,你各方面都并非出类拔萃,你要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学,认认真真练,不然,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将来没有真才实学,怎么胜任工作?”海霞牢记妈妈的教导,大学4年,她坚持每天6点起床练声40分钟,从未间断。假期里,妈妈总是仔细阅读海霞的专业课本,然后母女俩一起探讨、切磋专业技巧。母亲还多次趁节假日赴京,找到海霞的老师,了解她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征求意见,老师每讲一点,她都用笔记下来,然后及时把老师的意见转告海霞。海霞虚心听取老师和妈妈的意见,在坚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或许海霞的天赋不是最优秀的,但通过她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大学毕业时获得了回报,海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电视台录取。回望大学那段时光,海霞说,清晨校园里那优美的朗诵声记录下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热情与坚持铸就“金话筒”
进入中央电视台后,海霞主持过一段时间《早间新闻》,是中央电视台开始施行直播的一档新闻栏目。因为是直播节目,做《早间新闻》时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海霞在枕头边放了5个闹钟,因为怕有的时候有想偷懒的感觉,每一个闹钟响差两分钟。即便如此,半夜她还常从梦中惊醒:“呀,误班了!”那时每天闹铃一响,海霞就马上处于一种要投入工作的状态。北京冬天的早晨,天特别黑、特别冷,走在路上的海霞有时候感觉非常无助,没办法,海霞就边走边大声唱歌,给自己打气。那一段岁月,海霞至今都觉得特别不容易,但是恰恰是由于有了当年的那一段岁月,给她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将执着敬业精神变成了生活习惯。《早间新闻》的工作非常辛苦,而且压力也很大。不过海霞并没有被压力和困难击倒,在父母和同事的帮助下,她不断的调整和充实自己,很快就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
真正优秀的播音员,必须突破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障碍,带着情感在播音主持之路上不断探索。1994年4月,央视《晚间新闻》栏目迎来了全台年龄最小、台龄最短的播音员海霞。